关于综合部观看《永远吹冲锋号》心得体会【3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综合部观看《永远吹冲锋号》心得体会【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关于综合部观看《永远吹冲锋号》心得体会【3篇】

综合部观看《永远吹冲锋号》心得体会3篇

第1篇: 综合部观看《永远吹冲锋号》心得体会

观看《永远的焦裕禄》心得体会

  5月12日上午,《永远的焦裕禄》在北京举行了首次媒体看片会,河南影视制作集团总裁李欣再次坐下来,看着影片,不由自主流下热泪:“这部电影我已经看了20多遍了,但还是会感动得流泪。”东方今报记者全程跟随这部影片走过了北京、山东和河南,见证了其撼动观众的点点滴滴。

  电影结束了,观众的眼泪还停不住

  郑州离兰考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我们离《永远的焦裕禄》中的那段历史,有50多年的距离。但事实证明,时间和空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也改变不了很多东西,比如真情。

  昨天,《永远的焦裕禄》在郑州的曼哈顿国际影城举行了郑州的首映式和看片会,看片之前,众多特殊人物的到来,就让现场充满了各种动人的情感。曾与焦裕禄共事过、也作为影片中主要的讲述人之一的原开封地委书记张申,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当年护理过焦裕禄的原河南医学院一附院的护士樊镜珍……

  观影过程中,很多观众都掏出纸巾,一边擦眼泪一边观看。电影结束后,在影厅外,东方今报记者试图让一位男观众谈一下自己的观影感受,还没开口说话,他就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当记者们围住樊镜珍的时候,这位老人仍然在擦着眼角的泪水,她说:“看电影的时候,我好像感觉焦书记根本没有离开我们,还在我的身边……”

  家乡父老“感觉拍得太真实了”

  5月12日,《永远的焦裕禄》在北京举行完全国媒体的看片会之后,出品方河南影视制作集团的副董事长兰立新和副总裁刘晓锋立刻赶往焦裕禄的故乡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

  博山是焦裕禄的故乡,他在这里出生、成长、入党、走上革命道路,度过了24年的青春岁月。在《永远的焦裕禄》中,对焦裕禄的这一段有很多的描述。剧组曾两次到博山的焦裕禄纪念馆、焦裕禄故居进行取景拍摄,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欢迎和帮助,所以兰立新表示:“要将这部电影作为礼物带给博山人民。”

  5月13日,《永远的焦裕禄》淄博的首映式在博山举行,数百名博山的父老乡亲观看了这部影片。值得一提的是,焦守云也再次回到家乡,并且在看片之前发了言,讲述了父亲以及自己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很多观众都流下了眼泪。

  放映过程中,焦裕禄对于人民群众的深情,对于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以及他作为一个平凡人不畏生死的态度,深深感染着所有的人。尤其是影片最后,关于焦裕禄逝世前后与家乡的众多故事,更是让博山的观众眼泪像决堤一般。

  “感觉太真实了”、“拍得太好了”……观众们给予这部影片高度的赞赏。

  首次亮相,获得全国媒体的高度评价

  时间再回到5月12日,这一天,《永远的焦裕禄》第一次公开亮相,并且面对的是很有欣赏水准的全国媒体。这是全国第一次媒体的看片会,全体主创都到了现场,有些激动地等待着第一批全国观众的“检阅”。

  “我是带着一种看主旋律影片的情绪来看的,但很快我发现,这部影片非常不一样。拍摄手法和艺术元素都非常有新意,小到每个镜头、每句解说词,大到整体的影片结构,都极为精致。”一位媒体同行在看完电影后向东方今报记者表示,“看时我也多次流泪。我觉得这部影片最难能可贵的是,展现的焦裕禄的形象不但极其真实,而且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甚至在某一个瞬间让我有一种冲动:想成为焦裕禄时代的兰考人民。”

  此片的制片人李珞已看了50多遍:“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之前每次做剪辑的时候,都会感动落泪,剪一次哭一次。”

第2篇: 综合部观看《永远吹冲锋号》心得体会

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最近,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播出,我利用业余时间观看了次专题片,现将观看《永远在路上》的一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在《人心向背》这一集中,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和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等三名落马的原省部级官员先后“亮相”,现身说法。曾经叱咤一时、意气风发的高官要员,再以一副白发苍苍、面容垂老之姿出现在公众面前,忏悔、认罪、自省,这样的反腐教育生动直观、直戳人心,给我带来一次灵魂上的触动和洗礼。作为党员的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严格遵守党纪党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着力践行“三严三实”,固化“打铁还得自身硬”的理念,始终以“三严三实”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更严厉的纪律约束自己,做到对党忠诚、本人杆件、敢于担当。

李春城在忏悔时说的“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而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亘古不变的。”说明了,一旦伸手就可能被捉,一旦贪腐就会身败名裂,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曾几何时,作为手握重权的高官,他们权倾一方、呼风唤雨,谁又曾料到,一夕沦为阶下囚。面对审视的镜头,他们神情落寞,甚至掩面流涕。作为权倾一方、呼风唤雨的高官,随着手中权力的扩大,他们对党纪党规、国法敬畏意识的弱化,对党的理念和信仰抛了锚,缺乏对身边诱惑的抵制,最终成了诱惑的俘虏,没有受到足够监督,使得他们为所欲为。为享乐而将党纪国法抛在脑后,甚至有种再不捞钱就来不及了的“紧迫感”。比如有贪官称,看到商人住豪华房子,坐豪华车,还买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周本顺说“我只看到了里面的五光十色,没有看到里面的刀光剑影。”商人和官员勾肩搭背,显然不会做赔本买卖,而是以诱饵钓大鱼。以白恩培为例,其妻看中个手镯,大概1000多万元,让某商人购买。如果不是白恩培手握大权,能满足商人所需,他们会如此舍得下血本吗?作为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他们没要严格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最终导致他们沦为人人不齿的腐败分子。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举反腐利剑,以摧枯拉朽之势向腐败分子开刀。有案必查,有腐必反。中央已明确提出,反腐败必须保持高压态势,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一旦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形成,官员想腐败也不易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我要永远保持政治定力,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念、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拒腐防变,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矿业公司“一通三防”工作上,为矿业公司安全快速的发展添砖加瓦。

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近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播出,《永远在路上》中大老虎现身说法,腐败细节曝光,令人印象深刻、大跌眼镜。看着曾经叱咤一时、意气风发的高官要员,再以一副白发苍苍、面容垂老之姿出现在公众面前,忏悔、认罪、自省,这样的反腐教育生动直观、直戳人心,通过观看该片,感触不少。

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和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曾几何时,作为手握重权的高官,他们权倾一方、呼风唤雨,谁又曾料到,一夕沦为阶下囚。面对审视的镜头,他们神情落寞,甚至掩面流涕。周本顺感慨这是自己“莫大的悲哀”,李春城懊悔“居然以这样的结局收尾,何其悲哀”。然而,“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再多的哀己不幸、悔青肠子,都无事无补。很多腐败细节也随之曝光,比如白恩培的妻子让别人为她花1500万元人民币买手镯,周本顺的保姆司机两年工资上百万,周本顺的超标豪宅、万庆良的山顶餐厅、高尔夫球下的交易一一在镜头前呈现。还有为规避“八项规定”到企业隐蔽高档餐厅用餐、用矿泉水瓶装茅台、吃1米长鳄鱼尾的做法,让民众在感慨这些奢华“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时,也会不由反思:人吃三顿饭,只睡一张床,要那么多超标的享受做什么?

  《永远在路上》既是一次反腐败的成果展示,也是执政党反腐败“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的宣示。它再次重申:不管是谁,不管哪个级别,不管以哪种形式,只要腐败了就会面临党纪国法的严惩。有案必查,有腐必反。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举反腐利剑,以摧枯拉朽之势向腐败分子开刀。诸如周本顺,还曾心存侥幸,不仅阻挠纪委对一些厅官的抓捕,更是“不信苍生信鬼神”,进庙就塞钱,满心指望安全着陆。然而,党中央既然已将反腐败斗争上升到事关党的兴衰存亡的历史高度,就绝不会对腐败分子手软,哪怕官位再高、权力再大、圈子再深。不管是上至部级高官,还是下至基层干部,都必须清醒认清形势,摒弃任何侥幸心理。

  《永远在路上》此时推出,无疑首先吹了风声,再申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要坚定信仰,守住底线,把廉洁二字贯穿在为官在任的始终。持之以恒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克服私欲之心,不为私欲所累,不被私情所困,不把公权当私器,尽心竭力为党工作、为民服务,确保自身作风过硬,确保手中权力透明干净运行。通风部承担着矿业公司“一通三防”管理工作,作为部门负责人的我只有求真务实、依法办事、出于公心、慎用权力,才能安身立业,才能更好地为为矿业公司安全高效的建设贡献力量。

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根据矿业公司安排,我利用业余时间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第一集《人心向背》中,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和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等三名落马的原省部级官员依次“亮相”,现身说法。看着曾经叱咤一时、意气风发的高官要员,再以一副白发苍苍、面容垂老之姿出现在公众面前,忏悔、认罪、自省,这样的反腐教育生动直观、直戳人心,通过观看该片,深切感受一个高官沦为阶下囚的心路历程,以反思自己、警醒自己,感触良多。

以穷孩子出身的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说“从小我们吃过很多苦,所以是从贫寒之家出来的,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他从痛恨贪官却变成了贪官,是由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为享乐而将党纪国法抛在脑后,使得当年穷孩子成了大贪官,当年颇有志向的才俊沦为人人不齿的腐败分子。在周本顺被调查前,他还曾心存侥幸,不仅阻挠纪委对一些厅官的抓捕,更是“不信苍生信鬼神”,进庙就塞钱,满心指望安全着陆。然而,党中央既然已将反腐败斗争上升到事关党的兴衰存亡的历史高度,就绝不会对腐败分子手软,哪怕官位再高、权力再大、圈子再深。不管是上至部级高官,还是下至基层干部,都必须清醒认清形势,摒弃任何侥幸心理。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已明确提出,反腐败必须保持高压态势,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一旦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形成,官员想腐败也不易了。党和政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党中央在治理腐败的态度、反腐体制构建及惩治腐败的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思路和举措,切实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显著成效。白恩培、周本顺等人走向堕落的种种细节,让我们清醒地看到腐败是真真切切存在于身边的隐患,一旦丧失了警觉,走向犯罪便是一种必然。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改造和作风建设,听党话、跟党走、对党忠诚。 作为一名党员我要严于律己,时刻遵守党的纪律,时刻践行对人民服务的承诺,带头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正确行使手中权力;要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要求,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表率。

第3篇: 综合部观看《永远吹冲锋号》心得体会

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罗强

《永远在路上》是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该片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
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观看该片后本人感触很深, 下面谈谈我观看《永远在路上》后的心得体会:

一是震撼。在看这部专题片时,我的心情不能平静。片中以大量的事实展现了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严重问题。兴建楼堂会所,公款吃喝,消极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在现实生活中,形式主义比比皆是,如一些领导干部风光作秀,挂横幅、登台面、上镜头;不解决实际的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歪风盛行;干部下基层调研中走马观花;更有一些地方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形式主义作祟结出的恶果只能由群众来“埋单”。

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一些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或心中无数或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置若罔闻。一些干部官气十足,唯我独尊,专横跋扈,听不得不同意见。一些干部遇事推诿、怕担责任,办事拖拉、敷衍塞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还有一些干部,眼里只有领导没有群众,对上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享乐主义的思想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他们认为“理想是空的,政治是假的,吃喝玩乐才是真”。他们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追求吃得好、玩得痛快、住得舒服,享受所谓的“人间乐趣”。为了追求“舒适”目标,有的人不惜铤而走险,大肆索贿受贿,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奢靡之风盛行,在一些干部心中,艰苦奋斗已渐行渐远,群众观念日渐模糊,甚至完全淡忘。有的干部要求超规格接待,住豪华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酿。有的干部在高档场所、名山秀水流连忘返、乐不思蜀。还有的地方财政经费也敢拿来乱花,甚至扶贫款项也敢拿来挥霍,奢靡之风之盛、之甚让人瞠目结舌。

推荐访问:冲锋号 心得体会 永远 关于综合部观看《永远吹冲锋号》心得体会【3篇】 综合部观看《永远吹冲锋号》心得体会 永远的冲锋号动画片